廢水
廢水:改變原來組成,甚至喪失了使用價值而廢棄外排的水。
廢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廢棄外排的水。
工業廢水的分類
工業類型繁多,而每種工業又由多段工藝組成,產生的廢水性質完全不同。難以明確共性和進行簡單分類。影響工業廢水所含污染物多少及其種類的因素主要有:
①生產中所用的原材料;
②工業生產中的工藝過程;
③設備構造與操作條件
④生產用水的水質與水量。
實際上,工業廢水成分非常復雜,每一種工業廢水都是多種雜質和若干項指標表征的綜合體系,人們往往只能以起主導作用的一兩項污染因素來對工業廢水進行描述和分類。
廢水分類情況描述:
工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固體污染物
懸浮物、膠體狀雜質、溶解性雜質
(二)需氧污染物
廢水中凡能通過生物化學或化學作用而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物質。大多數需氧污染物為有機物
(三)油類污染物
油類污染物主要是“石油類”和“動植物油類”有機化合物。
油類污染物在水面上形成油膜,隔絕大氣與水面,破壞了水體的復氧條件,破壞正常的充氧環境,導致水體缺氧;
油膜附于魚鰓上,使魚類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油類污染物還會附著于土壤顆粒表面和動植物體表,影響養分吸收與廢物排放,妨礙通風和光合作用,使水稻、蔬菜減產,甚至絕收。
(四)有毒污染物
廢水中能對生物體引起毒性反應的化學物質都是有毒污染物。
有毒污染物會引起水體突發性與累積性的污染,毒害人類與其他生物體,危害極大,而且往往短期內難以消除污染,各類水質標準都對主要的毒物規定了嚴格的限量指標。廢水中有毒污染物分為:無機化學毒物、有機化學毒物和放射性物質三類。
(五)生物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是指廢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它包括致病細菌、病蟲卵、病毒和有毒藻類。
(六)酸堿污染物
酸堿污染物主要指廢水中含有酸性污染物和堿性污染物,有些地區酸雨也會使廢水含有這類污染物。水質標準中以pH值來表示酸堿污染的存在。
(七)營養性污染物
廢水中所含的氮、磷是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營養物質。如果這類營養性污染物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當水中氮、磷的濃度分別超過0.2mg/L和0.02mg/L時,就會引起水體高營養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突然大量死亡。水體出現富營養化時,浮游生物猛增,由于占優勢的浮游生物顏色不同,水面常呈現藍、紅、棕、乳白等色。這種現象發生在江河湖泊中稱為水花,發生在海中則叫做赤潮。
(八)感官性污染物
廢水中能引起渾濁、泡沫、惡臭、色變等現象的物質,雖無嚴重危害,但能引起人們感觀上的不適,統稱為感官污染物。
各類水質標準中,對色度、濁變、漂浮物等指標都作了相應的規定。
(九)熱污染
如果廢水水溫較高,直接排入水體,會造成水體的熱污染。凡因廢水溫度過高對受納水體造成的危害,稱為熱污染。由于水體水溫升高,導致溶解氧降低,大氣向水體傳遞氧的速率減慢,而隨著水溫升高又導致生物耗氧速度增快,水體中的溶解氧消耗更快,危害水生生物生長,甚至導致大量死亡,水質將迅速惡化。
工業廢水處理的必要性
水污染是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環境問題已被國際公認將是影響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三大關鍵問題之一。隨著二十幾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廢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我國工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對環境危害日益加深,也說明對工業廢水進行治理非常必要。
我國人均淡水量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4。華北、西北和東北部分地區已面臨嚴重缺水困境。局部地區出現的水荒現象時有發生。工業廢水幾經治理,但尚有多數未經處理排入受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我國約有70%的河川湖泊和沿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更說明了工業廢水治理的必要性。
雖然我國對工業廢水的治理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但治理能力的增長還趕不上工業廢水引起污染的增長。再加上治理技術水平不高,有些設計選用的處理工藝存在盲目性,許多生產環保設備的工廠技術力量相當薄弱,都造成已經建立的工業廢水處理工程效率低下,設備
使用期短,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使工業廢水污染泛濫成災。工業廢水治理已刻不容緩。
山東大禹致力于水處理領域的應用研究20多年,在工業循環水、污水深度處理與中水回用、給水等領域提供從化學品到水處理設備、從整體設計到安裝調試、從技術支持到總包運行的整體解決方案,形成了以“大禹141節水運行工藝”、PC總包運營模式為核心的技術特色、運營特色,在我國工業水處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